“云原生是云計算發展的必經之路,它能夠很好的解決云計算在行業應用中的諸多痛點,公有云的發展長期來看,未來將向更加開放的趨勢發展,不太可能各自為營,否則是不利于最終用戶的?!比涨?,在2019可信云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云計算部副主任陳屹力在接受環球網科技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業內普遍認為,云計算已經進入到泛云時代,云計算也已經完成了它的初期使命,從IT基礎設施到敏捷的云基礎設施的轉變,進入到全新的生命周期,即建立數字化價值鏈,釋放業務的原生生命力。
“云作為當前信息系統基礎底座,可以集成更多的服務能力,從底層的計算資源到平臺、到智能化的完整體系,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彈性、快速、低成本地獲取業務價值?!标愐倭χ赋?,云計算面向垂直領域會有一些全新的發展機遇,核心在于能夠借助云計算構建一個AI技術的一站式的平臺。
在他看來,根據ABC(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的發展歷程來看,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發展的趨勢差不多?!盀槭裁慈斯ぶ悄芤恢钡浇鼛啄瓴胚@么火爆?因為我們缺少算力,缺少數據。大數據的發展相對來說較為短暫,但是它是為人工智能提供算法、數據分析能力。目前,大數據和云上在不斷沉淀用戶的業務和數據,這個時候就是‘等云來’。云計算逐步向縱深發展,智能云體系開始逐步成形?!?/p>
市場上普遍反映的人工智能在落地上的痛點訴求有:第一,能夠快速地學習驗證;第二,能夠高效地迭代;第三,本身計算資源具有高門檻;第四,找到合適的落地場景。
陳屹力認為,云端智能可能就是人工智能一個很好的落地方式?!霸朴嬎愕膬瀯莺茱@著,第一,依據需求快速地進行資源調度;第二,有健全的服務市場,可以依賴第三方構筑整體的生態;第三,彈性伸縮,根據需要做一些資源的擴收容;最后,在中間PaaS層的使能平臺可以更好的為上層業務賦能。所以,云計算將開啟新的智能時代?!?/p>
隨后,他對業界的兩種說法,“云智能”或“智能云”做了詳細的解釋:
“云”,是一個技術路徑。
目前,云已經成為一個新形態的IT基礎設施,云作為一個底層設施,在隨著企業上云逐步加深,成為一個必選方案。長遠來看,云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雖然目前一些核心應用還依賴的傳統物理基礎設施,云的彈性擴容、靈活架構、快速交付和敏捷產品迭代等是傳統的IT無法做到的。云在企業應用中也是從最初的邊緣化業務逐漸滲透到核心及重點業務。
“智”,即智能,變革我們的生產方式。
云計算作為重要窗口,人工智能三要素包括算力、算法和數據,云可以提供什么?首先可以提供充足的計算資源、海量的數據。智能化的生產方式,可以徹底改變整個社會的的作業方式,走向智能化、自動化。同時,云釋放巨大的生產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精準度,幫助我們做決策,實現整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能”,就是賦能。
隨著智能云體系的不斷完善,它不斷對外輸出它的能力,賦能整個產業,隨著生態體系的完善,是不斷在做減法(去輪子),幫助更多中小企業降低門檻,進而更快速地聚焦業務應用。因為未來云計算的發展趨勢也是走向相互協同的方式,能夠促進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
在陳屹力看來,對于行業來講,云智能也有三大吸引力——節約成本、降低門檻和提升創新能力。
他進一步解釋稱,“第一,節約成本。一臺GPU主機每個月大概一萬塊錢左右,成本是比較高的,買一塊卡的成本甚至高達十幾萬,以租代買的形式能夠降低、尤其是創業公司的門檻。能夠讓他輕松地去獲取這種資源,而且開箱即用。第二,降低門檻。在基礎資源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基于云服務,快速的構建基于智能的工具環境,比如搭建一個模型算法、推理過程,都可以在云服務上快速實現。第三,創新能力?;诠性品盏娜四樧R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都是比較成熟的,可以借助第三方豐富的服務內容,可以直接被集成到各類業務系統,激發產業創新力?!?/p>
另外,從基礎設施到使能平臺再到應用服務,陳屹力包括其所在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希望逐步完善智能云標準體系。目前,整個標準體系分為三部分:一是基礎設施,就是CPU、GPU、FPGA、ASCI。二是使能平臺,面向對數據、對數據處理,推理過程、機器學習等能力。三是應用服務,基于圖像、語音的智能化,提供多樣的SaaS應用,最終面向于普通大眾,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他表示,“未來在智能云領域里所謂的泛云或者泛連接,我們可能會下探到邊緣計算、物聯網、智慧城市,與更多的行業進行融合?!?/p>
在采訪最后,陳屹力對記者表示了他對于智能云未來的展望:云原生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因為產業需要一個相互開放的環境,如果各自為營,是不利于最終用戶的。
“首先,還是要開源、開放。軟件一定是未來信息系統的基石,尤其是云原生近兩年發展得比較,它能夠解決用戶更好的落地,能夠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很活躍的技術建議。第二,建立起標準與技術發展的同步機制,那么,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產業共識的問題。第三,生態、協作,對任何一個技術或產業來說,生態都很重要。目前智能云仍有很高的技術和人才的壁壘,在應用場景的落地方面,滲透率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培養良好的生態環境,多方合作,共同促進發展?!彼袊@道。
注:云原生(Cloud Native)的概念,由來自Pivotal的MattStine于2013年首次提出,被一直延續使用至今。即采用基于云原生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業務生于“云”或遷移到云平臺,從而享受“云”的高效和持續的服務能力。業界的一個共識是,它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套技術體系和一套方法論,而數字化轉型是思想先行,從內到外的整體變革。更確切地說,它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潮流,是云計算的一個必然導向。
上一條:
人工智能仍在資本“風口”
下一條:未來,5G將滲透幾乎所有領域 |
返回列表 |
Contact us · Make management more efficient
免費體驗
預約演示
價格咨詢
聯系我們